因为疫情的关系,新西兰的各个私立学校国际生难以回归,造成部分名额“空缺”,所以今年私校也开始更加卖力的向本地家长推广自己,希望吸引更多的本地生源。这些动作使得原本就纠结要不要送孩子的去私校的华裔家长又开始动心了。
但做决定前也要三思一下,毕竟去私校意味着花费更多,进入私校后家长对学校的期待值也会变得比公校更高。比如,新西兰二轮疫情下,就有华裔家长不满私校防疫措施给学校发邮件,但学校回复家长的邮件也只是引用卫生部的建议,并没有耐心地针对家长的问题一一回应。“私校毕竟收了很贵的学费,我们家长对学校各方面的管理也有高一些的期待。有问题去询问,并不是想得到这些模板式官腔回复。家长省吃俭用送孩子去私校,不仅为了更好的教育也为了更安全的环境。这次学校的做法让我很失望。”有家长表达了对自家孩子所读私校的不满。
其实,无论在学校管理还是在学术上,做的好的既有公校也有私校。那么,现在问题来了:花那么多钱去私校图的啥?公校私校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到底如何给孩子选择学校?今天就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们通过新西兰最新发布的一组权威数据再来深入说一说。
首先要知道的是,新西兰的学校主要分为三种:私校(Private School)、公私联营学校(Integrated School,多为教会学校)、公校(State School)。
上个月,新西兰智库NZ Initiative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今年,10所新西兰最大私立学校的学费(不包括寄宿费)年均23427纽币;10所最大的公私联营学校在学费和捐款方面的年均3074纽币;10所最大公立学校平均捐款仅为532纽币。
以上数据仅仅是考虑了学费这一最基本的花费,如果加上校服费用、课外活动费等各项费用则更高。如果您想对孩子的总花费有一个概念,可以上登陆这个网址https://www.asg.com.au/nz/calculator (复制到浏览器查看),只需要输入孩子的出生日期、想去的学校类型,即可查出学费、杂费等各项支出的明细预算。不仅在花费上三种学校差异巨大,在政府补贴、学生构成、学术水平上也有一定差距:私校也有政府补贴吗?答案是“是的”。现任新西兰政府采取的私校补贴方式是按照学生人头算,总计私校补贴金额是4780万纽币。比如去年,11-13年级的每名私校学生的补贴是2141纽币/人,而这一数字在公校和公私联营学校是9277纽币/人。因此私立学校更加依赖学生的学费。
新西兰私立学校的学生比例一直比较稳定,保持在3.5%至4%之间,奥克兰私校学生比例最高,占5.8%;公私联营学校学生比例则由1996年的9.5%上升到去年的11.2%;剩下的大比例学生则都分布在公立学校。
从学生族裔上来看,注重教育的亚裔(本地亚裔,非国际生)依然是私校入读比例最高的族裔,占5.9%,而在公私联营学校中,亚裔比例则高达13.5%。图片来源:NZ Herald/ Michael Craig私校其他族裔比例构成:4.7%的欧裔学生、1.2%的岛裔学生、1%的毛利学生、15.9%的国际学生(本数字包括亚裔留学生)。公私联营学校其他族裔比例构成:11.9%的欧裔,6.6%的毛利裔。这就不难解释为何你走入一所私校,可能看到的大部分都是亚裔面孔,因为5.9%本地亚裔比例以及15.9%国际生中的亚裔学生占据了较大比例。学术水平是家长择校最关心的因素之一,根据本次智库的调查结果,在25家大学入学率最高的高中名单上,有13所私校、11所公私联营学校,公立校只有一所。
关于上面的升学率,外行仅仅看个表面数字,但如果你对新西兰教育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就会明白只看数字是远远不够的。为什么呢?因为升学率是多种因素综合出来的结果,并不能完整地反应一所学校的教学水平!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愿意多花钱将孩子送入私校或者公私联营学校的家庭,通常对孩子的教育抱有很高的期望,他们的目的也非常明确,那就是追求名牌大学!即使上不了最好的大学,“上大学”也是这些生源的最基本诉求,可以说,选择这些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是以“上大学”为目标的。而公立学校则采取学区制,只要家住在这个学区即可自动入学。那么,这就造成公校生源对未来的规划没有另外两种学校那么统一,比如,有些公校学生并没有高中毕业后上大学的打算。而在算升学率的时候,应届学生总数是作为分母的数字(不是把“上大学”作为目标的学生总数)。这就造成了公校因为分母数字较大而降低了升学率。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就明白为何公校升学率没另两种学校高了吧?
在中国,我们很喜欢用升学率来考察一所高中的教学水平,因为基本考上高中的中国学生都是以大学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的,这点很像新西兰的私校或者公私联营学校。但公校的生源诉求更加多样化,并不完全适用单纯公式计算的升学率的方式。我们上面提到三种学校生源不同,那么这种学校都是如何保证自己的升学率的呢?
首先,师资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私立学校的工资普遍比公立学校高,可以吸引更优质的师资:私立学校教师工会——私立学校教育协会(Independent Schools Education Association)的负责人Matthew Fitzsimons表示,私立学校的薪酬比公立学校高出3%至12%。但是,由于每个学校的理念不同,有些私校更愿意把资金花在硬件建设上,因为硬件看起来更加直观,更吸引家长和学生,而在软件建设,比如师资的投入上并没有比优秀的公校多很多。此外,部分优秀的校长和老师更加注重自己的理念和学校贴合,并不是“一切向钱看”,因此,很多不错的师资也是分布在公校之中。图片来源:NZ Herald/ Michael Craig其次,对学生按照能力水平测试,分班教学也是方法之一。私校和公私联营学校通常会有入学面试和考试,会在这一过程中给学生的学术水平过一个“筛子”,不符合要求的学生则无法获得offer。而公立学校虽然不能拒绝学区内的学生,但在入学之前通常会有分班考试(HSPT考试),从而按照考试成绩组建“精英班”(各个学校叫法不同,“精英班”只是便于理解的一个统称),比如按照科目(比如数学单科、英文单科)成绩分班。公立学校的分班考试各种各样,有的是“一锤定音”,有的是每个学期按成绩分班,以督促学生不停进步。有些私校和公私联营学校也会在面试后和入学考试后,会继续在每学期或者学年组织分班考试,目的也是让学生拥有竞争意识。
你的目标学校有没有“分班”考试?具体采用哪种方法?关于这个问题,由于校方拥有很大自由度,因此“分班”考试也是灵活多样的,所以在决定入读前,最好亲自去目标学校问一问。图片来源:NZ Herald/ Michael Craig部分想追求高质量教育并打算入读公校的华裔家长表示:了解“分班”后,自己像吃了颗“定心丸”,因为如果自己孩子学术表现不错,那么即使在公立学校也可以进入到学术氛围浓厚,拥有良性竞争环境的“精英班”。的确,好公校的“精英班”升学率普遍不低。让我们再次回到“升学率”的计算问题:如果您想获得更准确的公校升学率,那么了解一下公立学校“精英班”(即把考大学作为目标的学生群体)的升学率,会比将全体学生作为基数算出的升学率数字更具有参考性。Gap Year(间隔年)可能在华人群里中并不流行 ,但却在洋人学生群体中很普遍。比如,有些学业不错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等原因,会选择高中毕业后不立即进入大学,而是工作一年攒一些学费后第二年再上大学,这种情况多存在于公立高中;又或者,今年疫情严重,不少洋人学生觉得明年申请好大学把握更大,也会选择间隔年,多准备一年,来年再申请。而这些明明学术能力强,却因为种种原因没在毕业当年考大学的学生,也被记入当年未被成功录取的学生数字里(其实这些学生并非没能力考上大学,而是选择毕业后第二年上大学),从而使得数字不能准确反映学校真实的教学水平。
新西兰27岁的菲裔经济学家Joel Hernandez针对家庭和学校对孩子成绩的影响做了细致的研究。他使用了统计局的数据,同时搜集了2008至2017年间新西兰480所中学398,961名学生的数据,比较他们的家庭背景以及学业成绩。研究发现,家庭背景对学生成绩差异的作用率高达38%,学校性质的作用率只有14.5%!“我们建立的模型是世界首创的,因为我们使用了大量家庭背景特征。”Hernandez表示这项研究是很能说明一定问题的。图片来源:NZ Herald/ Michael Crai这个研究发现,在2008年至2017年期间,公校高中生入读大学的比例只有30.5%。但考虑所有家庭特征之后,同一名学生在私校进入大学的几率为37.4%,而进入公私联营学校的这一结果为38.8%。三者并没有差特别多。如何理解这一结果呢?举个例子,去私校和公私联营学校的学生家庭,不仅对孩子的教育要求较高,其经济实力也普遍高于公立学校家庭,因此这两种学校的学生会有更好的学习的环境 ,上更好的补习学校,这些也是这两种学校升学率较高的因素,而这一切都是属于校外的“软资源”,是由家庭提供的。所以,同一名学生,如果在家庭提供的“软资源”是同样的,那么这个学生上这三种学校考上大学的概率并不会天差地别。看了上述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如果你还在为三种学校的选择摇摆不定,那么也可以参考以下的建议:
如果家庭条件允许,把孩子送入私校学习,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不要认为进入私校就是进入“保险箱”了,就像我们在上文中提到的,私校之所以在学业上一直表现优异,不仅是因为师资好、小班上课教学质量高,还因为私校的家长也通常注重教育,课外也经常给孩子“吃小灶”,上补习班等额外的课外辅导,综合多种因素,孩子的学业才如此优秀。图片:Music class at Baradene如果家庭经济一般,去公私联营学校(教会学校)也是不错的选择,有人将这种学校称作“免费的私校”(费用高于公校,却比私校低多了),可见他们的实力。教会学校资金充足,不仅有政府的支持,还有教会的支持。在选择学生上,通常会优先考虑虔诚的教徒家庭,另外,一般喜欢选择有特长的学生。这种学校不仅教孩子学业,还教孩子做人的道理,对孩子的影响是积极而深远的。如果孩子既不能进私校,也不能进公私联营学校,那么,进入口碑好的公立高中也是不错的选择。毕竟,攀比风在私立学校还是存在的。如果不考虑家庭经济条件,“砸锅卖铁”强行送孩子读私立,孩子或许就像《流星花园》中的杉菜的感受一样,感觉无法融入、无所适从,甚至自卑。其实,好的公校和私校都出学霸。比如,2017年度新西兰总理卓越学术奖学金(Prime Minister's Award for Academic Excellence)获得者Andrew Tang就来自于惠灵顿著名私校Scots College,毕业后考入了英国剑桥大学;同年拿到总理顶级奖学金(Premier Awards)的Ben Zhang则来自于奥克兰著名公校Macleans College,毕业后赴哈佛大学读书。关于择校,Crimson出过系列文章,非常全面,您可以选择您有兴趣的文章阅读:想知道更多关于学霸的故事吗?想获得专业教育信息吗?请马上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Crimson的官方微信号。这里有新西兰本地教育资讯,英美的教育干货,IB、NCEA 、CIE、SAT 、ACT等各种考试秘籍,还有来自全世界学霸们的真实故事!